牙周病如何診斷

當初診檢查發現可能有牙周問題之後,牙周醫師會透過進一步的臨床檢查去決定治療計劃,最重要的是一個叫做牙周囊袋的測量。
這項檢查應該是民眾覺得最討厭的檢查(僅次於全口X光片),因為通常會不舒服,發炎的情況下做檢查更是常伴隨流血和疼痛。

[如上圖]由左至右牙周破壞越來越嚴重。

牙周囊袋指的是牙齒和牙齦中間的接縫有多深,醫師會用一個上面有刻度的探針去測量數值,數值越大代表骨頭破壞越嚴重發炎越嚴重。為什麼要做這個測量呢?因為一般X光片只可以看出牙齒兩側牙床骨頭的破壞程度,而針對牙周囊袋的測量,我們每顆牙齒都會環繞一圈取樣六個數值,判斷更精準。


[如上圖]臨床上常見的紀錄牙周狀態表格

在健康狀態下只要刷牙動作標準,牙線也很認真用,我們可以深入到這條溝內的而維持好口腔健康的。但是當溝非常深的時候,軟軟的刷毛和牙線已經不可能深入到底。也就是說當超過一個臨界點,口腔內有死角將是民眾再認真清潔也無法清到,此時牙周狀況只會每況愈下。而這個自我有辦法清潔的臨界值根據研究大約不超過3mm

很多老人家牙齦都有嚴重萎縮,牙床也萎縮了,可是不一定有活躍著(active)的牙周病。只要牙周囊袋的數值落在正常範圍,那麼可以固定回診就好,並不需要進一步治療。牙床萎縮代表的是牙周疾病發生過的後遺症,還有自然老化的結果,不等同於有需要進一步介入的牙周疾病。

相對的,外觀上即使沒有明顯的萎縮,只要臨床上測量到偏深的數據,通常可以懷疑牙齦溝底部難以清潔,造成牙垢累積成牙結石,需要進一步牙周治療。而牙周治療的終極目標,其實就是試圖將這條溝槽變淺,恢復到患者可以每天自我清潔得到的程度(小於3mm),並且輔導患者得到良好的清潔能力與習慣,只有這樣才能得到長久的牙周病控制效果。

​​​​​​​下一篇再來談談實務上醫師怎麼治療牙周病~

arrow
arrow

    陳映瑜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